1月5日,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「AI大模型与物流供应链未来应用高层论坛」召开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教授,华为、腾讯、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专家,以及顺丰、菜鸟、福佑卡车等科技物流企业的技术负责人,就大模型在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。
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峰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黄有方出席会议并致辞。
图:顾峰致辞
图:黄有方致辞
福佑卡车技术合伙人陈冠岭博士受邀出席本次大会,就AI大模型在物流领域的探索作分享。
图:陈冠岭分享《AI大模型在物流领域的探索》
陈冠岭表示,大模型的出现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渗透率。具体来看,它有以下几方面优势:其一,更强的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能力,能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,提升对话系统、文本分析和内容生成的质量。其二,在复杂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方面表现突出,具有更好的数据处理能力,能够自动识别和学习数据中的复杂模式,降低了对预处理和特征工程的依赖。其三,有着比较强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,通过在大量多样化数据上的训练,表现出更好的泛化能力,能够适应更多种类的任务和数据。其四,对上下文理解和长期依赖关系也有大幅提升,采用更先进的架构,比如Transformer,可以更有效地处理长文本和理解长期的上下文依赖。其五,可以减少对数据和资源的依赖,虽然初始训练成本高,但一旦训练完成,可以在较少或无需额外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应用于各种任务。
同时,陈冠岭呼吁对大模型要理性看待、保持冷静。从技术曲线分析,生成式AI现在正处于热度的顶峰期。业内的共识是,2024年是生成式AI跟产业相结合的一年,是真正能够落地的一年。
陈冠岭还分享了利用大模型提升运营效率的场景。物流领域有大量的单据和证照需要审核,除了司机驾照、道路行驶证、车辆准运证之外,还包括司机上传的回单照片。由于拍摄角度和反光问题,以及上面的字体折痕等原因,传统OCR的识别率大约只有85%-90%。采用大模型的OCR,综合识别准确率提升到了95%以上,让客服审核效能大幅提升,从高峰期间人均每天500张提高到800张,审核组人效整体提升了40%。
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陶建华,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特聘教授俞凯,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江志斌,阿里云副总裁张磊,腾讯智慧交通物流行业专家于文刚,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、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总架构师蔡文华,菜鸟营销&配送AI负责人吴黎霞等学者、专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。
图:陶建华分享《大模型技术发展与安全思考》
图:俞凯分享《对话式语言大模型及其产业应用》
图:江志斌分享《大模型在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应用、挑战与展望》
图:张磊分享《数字物流赋能产业升级》
图:于文刚分享《行业大模型,助力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》
图:蔡文华分享《华为盘古大模型,探索行业增长新引擎》
图:吴黎霞分享《领域大模型在物流全链路的应用价值探讨》
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勇建,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邱广华,与顺丰科技、中远海运科技、中储智能、安得智联等物流企业科技创新、技术、数字化负责人,围绕《大模型技术趋势与未来物流&供应链应用展望》展开对话。
图:《大模型技术趋势与未来物流&供应链应用展望》圆桌对话
会上,发布了「拥抱AI大模型,共创我国物流与供应链美好未来」倡议,提出四点要求:1.深化认识,积极拥抱AI大模型;2.促进大模型与物流供应链的融合;3.推广大模型在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示范应用;4.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。
图:「拥抱AI大模型,共创我国物流与供应链美好未来」倡议
以AI大模型引领的新一轮技术变革为产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,物流业因其环节众多、数据复杂、场景丰富等特征,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领域。
去年10月,福佑卡车与腾讯达成全面战略合作,共创共建国内首个数字货运大模型,通过深度应用促进运输效率和服务体验全面升级。前期在OCR智能识别展开训练,未来将陆续在智能客服、运营分析等场景应用落地。